3777金沙娱场城



          ·当前位置 : 首 页 > 新闻中心 > 环境热点环境热点

          2015年中国环保行业投资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建议

          发布者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07-10   来源: 广西3777金沙娱场城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5022   

          2014年环保行业营业收入约3.98万亿元,国家规划要求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国家生态保护的制度建设将有力地保障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其中 ,环保税出台更值得市场关注,国内各项环保政策出台也直接加速了环保产业的发展。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环保历史“欠账”较多,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保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有赖于相关政策的出台、完善 。因此,政策驱动性,已成为我国环保行业发展最突出的特征。

          根据环保部等三部委的联合调查,2011年,全国环保行业从业单位23,820个,从业人员319.5万人,年营业收入30,752.5亿元,年营业利润2,777.2亿元 ,与2000年相比 ,除从业人员数量基本持平外,其它三项指标则分别增长了0.31倍,17.2倍和15.7倍 ,产业总体规模显著扩大 。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概况


          资料来源:环保部,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一、我国环保投资规模分析

          环保投资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环保投资是改善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 。从绝对规模来看,2000-2012年中我国的环保投资绝对量稳步提升 ,由2000年的1062亿元上升至2012年的8253.5亿元 ,增长了7.77倍,其中2007、2008、2010年增长较快 ,尤其是2010年较2009年绝对量增长了2353.8亿元,这种趋势的变化与经济发展观念的转变有很大关系 。基于相对规模分析,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

          2000-2012 年我国环保投资规模(单位:亿元 、%)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一)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

          我国的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一直较稳定,在稳定中略有上升 ,虽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 ,但增长上下反复,呈现乏力。环保投资占 GDP 的比重从2000年的1.02%上升至2012年的1.59%,2010年更是达到了1.9%,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对环境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意识的增强。根据一些国际组织和经济专家的研究结果,当一个国家的环保投资占其同期GDP的1%~2%时,才能大体上控制环境污染的发展;而要使环境质量发生明显的好转 ,则花费在环保上的投资需占其同期GDP的 3%~5% 。从世界各国的现状来看,发达国家环保投资占GDP比例大都在2%~3% 。而我国在2000年环保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刚超过1%,目前在1.5%左右,环保投资总量不足,占GDP的比例偏低,即我国目前刚达到可以控制环境恶化的水平 ,距离可以改善环境状况的水平还相差甚远。

          二)环保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

          2000-2012年我国环保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一直保持在 2%~3.5%之间,有小幅的持续下降,但未出现大的波动。2000-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几乎都在20%以上 ,呈现较强的增长态势 ,这种变化趋势源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更应该清醒的看到,环保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却没有表现出如此强劲的增长势头,在2002年达到最高点3.35%后 ,几乎是一路下滑,到2012年环保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仅为2.2%,说明虽然我国一直在加大环保投资的力度,但与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相比,显得势单力薄,环保投资规模显然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说明环保投资是一种相对独立 、比较特殊的社会发展投资,和一般的固定资产投资相比 ,虽能促进经济增长 ,但并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 。因为环保投资追求的是一种综合效益,这不仅包括经济效益还包括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种隐性效益 ,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对于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般投资者来说,环保投资并非其投资的优先领域。

          2001-2012 年中国环保投资增长 、国民经济增长情况(单位%)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三)环保投资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加,一直保持着高速、稳定的增长 ,环保投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环保投资额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并没有发生大的提升与变化,始终保持在7%"8%左右 。我国财政收入从2001-2012年一直呈高速增长 ,2007年更是达到了32.41%的高增长率,而环保投资的增长率波动较大,2001 年至2012年锐增或锐减的现象较普遍  ,2011年甚至达到了-6.54%的负增长 ,说明财政收入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对环保投资的影响较小,且环保投资占财政资金的比例较小(一直在7%~8%左右) ,这说明每年政府的新增财力并没有向环保领域倾斜。

          四)环保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虽然环保投资的绝对数额由2000年至2012年增长了7.77倍,但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却一直比较稳定,保持在6.5%~8.5%,而且我国各级政府用于环境保护事业方面的财政预算支出要远远落后于其他项目。2006年以前,在财政预算的科目设置上,环境保护投资这一项并非像基本建设支出,文教科卫支出等那样作为一个独立的支出科目,这种预算设置体制的结果是很难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环保投资也就得不到充分保证。虽然2006年以后将环境保护作为独立科目纳入了政府预算,但在各级财政预算内资金拨付的各项目中 ,环境保护都是数量最小的一个,反映了环境问题没有引起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也不是当前政府投资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我国环保投资效益分析

          加大环保投资的支出规模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保证 ,但也必须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益。由于环境保护项目的准公共性,政府在环保投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各个行业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如果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无疑会加重政府和社会的负担!环保投资效益是投资结构是否合理的集中反映 ,也是投资所取得效果的最终体现,环保投资资金的使用效益可以从环保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环境污染治理效果方面进行分析 。

          1) 环保设施运营效率分析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环保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的环保设施运行效率不容乐观 。我国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供热、排水、园林绿化方面相对较多,在燃气、供热 、排水 、园林绿化和市容环境卫生五个方面都呈逐年上升态势,尤其是园林绿化方面 ,投资额由2001年的181.4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2380.8亿元,增长了13倍,燃气投资额增长了7倍,供热方面增长了近9倍,排水投资额增长了近4倍,市容环境卫生投资方面增长了7倍 。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单位 :亿元)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2)环境污染治理效果分析

          2001-2012年,废水治理、废气治理 、固体废物治理、噪声治理和其他治理方面的投资额都有所提高,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额历年来大多分布在废水治理和废气治理这两个领域 ,虽然投资额是连年不断增加的,但取得的治污效果并不乐观。废水治理方面 :2001-2012年投资额的年均增长率达8%,很多年份的增长率在20%以上,但废水治理量增长幅度并不大 ,多数年份在1.5%左右 ,废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低下,环保投资使用效益极不理想;废气治理方面:投资额在2007年以前是持续增加的  ,从2008年起开始不断减少,直至2011年才有所恢复,而废气治理量年增长率自2004年以后一直在5%以下 ,但总体来看,废气治理投资额增长较快的年份 ,废气治理量也在增加,废气投资治理额减少的年份,废气治理量也有所放缓,因此对于废气的治理决不能懈怠 ,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保证一定的治污效果;固体废物治理方面:2001-2012年的投资额极不稳定,上下波动幅度很大,多次呈现锐增和锐减的现象 ,相比之下,固体废物治理量年增长率较稳定,大都在2%左右,毫无规律可循 ,说明我国对固体废物的治理没有放在重要地位,当前也不是治污的核心领域。

          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额(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三、我国环保投资结构分析

          根据我国目前环保投资的统计方法,我国的环保投资结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 、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投资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主要用于燃气工程建设、集中供热设备、排水工程建设、园林绿化工程和市容环境卫生五个方面;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主要用于治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对环境有害的物质,比如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以及噪音等;建设项目“三同时”是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 ,主要是指与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和同时投产的污染治理设施方面的投资。

          1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情况分析

          多年来我国环保投资的重心主要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这与我国城市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引起的城市化扩大有关。经过多年的累积,我国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长期以来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环保投资中都占着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 ,资金投入总量以及在环保投资总额的比例是这种重要性的具体体现。

          2001-2012年中国环保投资结构情况(单位 :亿元)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2、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情况分析

          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的绝对数额增长幅度不大,从2001年的174.5亿元到2012年的500.5亿元,增长了不到3倍;从其占环保投资总额的比重来看,其所处地位更为渺小,比重最高的年度2005年仅占19.19%,从2005年起一路下跌 ,近两年的比例都在6%左右,几乎处于被忽略状态。从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年增长率来看,其增长速度落后于环保投资的其他两个方面,且上下波动起伏不定 ,2008-2010年连续三年均呈负增长 ,增速最快的年份也是2005年,达到了48.72%。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主要用于对现有企业已产生的污染进行治理,尤其是重点污染区域"重点污染企业的综合整治,包括废水  、废气 、固体废物、噪声等的治理,事关国计民生 ,近年来持续恶化的雾霾天气,海洋污染更是把工业污染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按理来讲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应逐渐成为环保投资的核心领域 ,但现实状况并非如此 ,由此暴露了我国在环保投资方面的弊端 ,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科学的预算机制和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表面上看 ,增加污染治理投资会减少生产建设投资 ,从而会减缓经济发展速度 ,因此一些本来应该用于污染防治的资金被挤占和挪用,也有一些地方将治污资金的相当比例用在环保机构工作人员的人头费以及其他装备上 ,而不是用在排污设施的建设方面。另外,结合我国现行的官员考核与晋升制度 ,在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往往偏好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为获得经济效益的攀升而不考虑环境成本,对于生产建设还是治理污染的资金投向上 ,政府和企业对前者更感兴趣,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事实上,合理增加污染治理投资,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和能源、促进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增加环保设备生产企业的收入,不仅会有效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能为人民群众实现碧水蓝天工程,真正提升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3、新建项目“三同时”投资情况分析

          建设项目“三同时”是指生产性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确保建设项目竣工投产后,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sp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广西3777金沙娱场城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桂ICP备13003759号-2 技术支持:



              XML地图 -->